《中国咖啡产业报告2024》正式发布:揭示中国咖啡产业新趋势
最后更新于:2024-10-23 11:02:29
10月17日,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与黑峪投资联合发布《中国咖啡产业报告2024》,深入分析了全球咖啡产业链、中国咖啡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旨在为行业内外的决策者、投资者和咖啡爱好者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和市场洞察。
全球咖啡产业概述
报告指出,全球咖啡产业价值链涵盖从种植到消费终端的多个环节,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条。咖啡豆的品质受到种植、烘焙及萃取等环节的影响,其中,咖啡豆本身的品质和烘焙过程尤为关键。全球咖啡年产量约为1000万吨,近十年增长约15%。然而,受全球通胀影响,咖啡豆价格已达到高位,全球咖啡烘焙市场相对分散,CR10不足40%。
中国咖啡产业现状
在中国,咖啡种植主要集中在云南,年产量略超过10万吨,且在近十年内保持稳定。2023年,中国咖啡出口量缩减至历史最低的2万吨,而进口量则保持20%以上的增长,达到15万吨,金额近60亿元。中国咖啡消耗量在近十年内增长167%,达到35万吨,显示出市场对咖啡的日益需求。
消费市场与趋势
中国咖啡消费市场经历了从速溶咖啡主导到多元化消费场景的演变。现磨咖啡和零售咖啡成为主要消费分类,现磨咖啡市场规模超过1200亿元,整体市场规模达到1500亿。报告指出,现磨咖啡将快速成为消费主流,预计市场份额将从不足40%提升至超80%。此外,现磨咖啡的消费场景日益丰富,包括专业咖啡连锁、快餐、茶饮、便利店及自助机等。
在地域分布上,门店数前五的城市(上海、广州、北京、成都和深圳)累积门店占比从2022年9月的23%降低至2024年9月份的不足19%,三、四、五线城市的咖啡市场渗透率正在提升。报告还特别提到瑞幸咖啡、星巴克、库迪咖啡、Manner和幸运咖等主要品牌的市场表现和发展情况。
市场挑战与发展空间
尽管中国咖啡市场发展迅速,但人均消费水平仍与日韩、欧美等成熟市场存在较大差距,显示出巨大的发展空间。报告强调,咖啡的成瘾性和提神功能使得消费者形成了饮用习惯,未来市场潜力巨大。同时,资本对于咖啡企业仍保持着很大的关注度,他们的助力将进一步推动咖啡产业的快速发展。
【报告框架】
一、全球咖啡产业价值链
1.咖啡产业价值链:从种植到消费终端产业是一个长链条的庞大产业。
2.咖啡豆从种植到萃取各环节对咖啡品质影响:咖啡豆本身品质和烘焙环节最为关键。
3.咖啡豆分品类产量及特性对比:近60%产量是阿拉比卡,风味丰富,品质更高。
4.咖啡种植-全球咖啡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5.全球咖啡产量:约1000万吨年产,近十年增长约15%。
6.咖啡价格趋势:受全球通胀影响,咖啡豆价格增长至高位。
7.咖啡烘焙:全球咖啡烘焙相对分散,CR10不足40%。
8.咖啡萃取具备多种不同技术路线,适用于不同消费场景
二、中国咖啡产业
1.中国咖啡种植99%位于云南,年产量略超过10万吨。
2.中国咖啡年产量基本维持在10万吨,近十年比较平稳。
3.中国咖啡豆进出口及消耗量
(1)2023年中国咖啡出口量缩减至2万吨,处于历史最低位;
(2)2023年中国咖啡进口量近五年保持20%以上增长,2023超过15万吨,金额近60亿元;
(3)2023年中国咖啡消耗量近十年增长167%,达到35万吨。
4.中国咖啡烘焙产能超35万吨,远超现磨咖啡需求。
三、中国咖啡消费市场
1.咖啡市场发展历程:从速溶咖啡主导到多元化消费场景演变。
2.咖啡消费市场分类:现磨咖啡和零售咖啡。
(1)零售咖啡国产细分品牌涌现:如三顿半、隅田川、永璞等。
(2)现磨咖啡消费场景丰富多样:专业咖啡连锁和快餐、茶饮、便利店和自助机等。
(3)现磨咖啡消费者画像:年轻女性上班族占比超六成。
3.中国咖啡市场规模1500亿,其中现磨咖啡超过1200亿规模。
市场趋势一:中国现磨咖啡将快速成为消费主流,从不足4成将达到超8成。
市场趋势二:现磨咖啡向多元化和细分化方向发展,多种定位的模型。
市场趋势三:下层市场开店加快,TOP5城市门店占比从22年9月的23%降低至24年9月份的不足19%。
市场趋势四:产品和客单消费下降,客单价近两年下滑了20%多,从40+下降至30。
四、中国咖啡连锁头部品牌
1.前十咖啡品牌门店占比27%。
2.瑞幸在所有城市等级处于绝对领先位置。
3.瑞幸、星巴克、库迪、幸运咖、manner等均在快速开店扩张。
五、中国咖啡市场发展核心驱动要素
1.中国咖啡消耗总量在全球占比不到5%,人均水平与日韩等成熟市场存在很大差距,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咖啡具备成瘾性和提神的功能性,使得消费者饮用成为习惯。
3.咖啡行业相关企业在过去几年得到了资本的助力。
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和黑峪投资期待与行业同仁共同探讨中国咖啡产业的未来,共同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
欲获得报告全文,请联系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咖啡茶饮产业分会秘书长刘洋,电话:13911331583(微信同号)